“40岁4000万”教给学生什么价值观 2025-04-13 04:24:03 热点 一个人的岁万成功应该如何衡量?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给学生的答案是“40岁时身价4000万”。近日,学生他在微博中“警告”自己的值观研究生,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岁万j9“不要来见我,也别说是学生我学生”,并认为“对高学历者来说,值观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”。岁万 诚然,学生如果还原董藩教授的值观原始语境,他的岁万这番“豪言壮语”并非是对所有人泛泛而谈何为成功,而是学生j9特别针对一群未来有可能进军房地产界的研究生,个别人实现“40岁4000万”的值观目标也并非没有可能。 尽管如此,岁万我们依然要向早已背负这“开发商走狗”骂名的学生董教授问一句:你抛出“40岁4000万”的高论,意欲传递给学生什么价值观? 根据董教授在微博中的值观说法,“40岁4000万”是AG超玩会入口鼓励学生培养财富意识,是鼓励学生们日后创造更多的GDP、税收和就业岗位。但作为一个经常“走穴”给地产商讲课、游离于学术圈和地产界的“达人”,想必董教授自己心里十分清楚,所谓的“财富意识”,是绝大多数人的一种本能,根本无需刻意培养。 相反,无论是与那些蜚声全球的海外名校相比,还是反思国内教育界的不正之风,我们当前大学教育的弊病,都不在于学生们缺乏所谓的“财富意识”,而是整个社会的“财富意识”太过浓厚,拜金之风太盛,以至于堂堂大学教授都要将学生的成功量化为一个财富额度。 大学教育要教给学生怎样的价值观?我们不妨看看《大学》里的说法,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善。”难道董教授不太明白这几句话的意思?真正的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,而这有赖于人文精神的熏陶和责任意识的培养,让知识分子具备智识群体应有的品格。